当前位置:首页 >产业快讯>聚焦上海防疫一线,看机器人如何击退疫情“倒春寒”

聚焦上海防疫一线,看机器人如何击退疫情“倒春寒”

发布时间:2022-06-08
信息来源:《机器人产业》

1033108116.jpg

今春,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引发全社会广泛关注。面对严峻的疫情挑战,全国多地医护人员紧急驰援上海,来自不同地区的物资纷纷抵沪,一场同疫情的“赛跑”在争分夺秒中进行。

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,我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,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,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。在此期间,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技术产品得到广泛应用,科技抗疫成为我国防疫工作的突出亮点。此轮上海疫情防控中,机器人再次发挥重要作用,在医院、学校和社区等场景实现了快速部署,受到社会关注。

放眼全国,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,“外防输入、内防反弹”压力依然存在。在此背景下,借助机器人强化防疫举措仍是控制疫情的有效手段。随着技术的迭代和经验的积累,机器人的鲁棒性将稳步提升,更好融入多样化场景,在防疫一线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。

消毒机器人削弱病毒传播风险


75661636.jpg

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,钛米机器人研发的消毒机器人实现了部署运行。作为上海本土的高新技术企业,钛米机器人早在国内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初期,就快速组建应急行动小组,通过包车运输的方式将机器人产品送至武汉。时隔两年,上海出现疫情反弹,钛米机器人再次发挥技术产品优势,为一线医护人员提供支撑保障。

“钛米消毒机器人是把消毒液变成300纳米左右的多分子聚合物,它的体积更小,所以很容易把气溶胶包裹起来,阻断新冠肺炎病毒的传播。”钛米机器人董事长兼CEO潘晶介绍道。方舱医院人员密集,为此钛米机器人选择了食品级消毒液,在保证消杀效果的同时,最大程度降低对人体健康的影响。

保障市民的正常就医需求,是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关键一环。疫情期间,擎朗智能研发的M2消毒机器人,被部署在医院大厅、CT室、手术室等场景中,实现了 24小时不间断自动消毒,降低交叉感染风险,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健康。M2消毒机器人搭载了4组短波UVC紫外线杀菌灯和6组雾化喷头,可实现多机协作,高效完成消毒任务。

在蔬菜分拨点,派特纳“派”系列PAIMO-DE尘推消杀机器工人,被用于室内空间物表和空气消毒,15分钟可覆盖1000㎡的空间。该款机器人采用了分体式模块化设计,支持功能模块快速切换,可实现一机多用,有效降低使用成本。

配送机器人搭建高效运输通道


679678083.jpg

截至2021年末,上海市常住人口接近2500万人。面对这样一座超大城市,做好疫情防控精细化管理,既需要科学周密部署,也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,多措并举实现各项工作精准、高效、有序推进。

物资运输配送覆盖疫情防控诸多场景,稳定畅通的物资运输配送渠道,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有力保障。在上海浦东的一座小区里,居住着2000多户居民。疫情封控期间,居民团购的大量生活必需品,都需要依靠社区工作人员消毒、分拣、配送,庞大的工作量为基层带来了较大压力。针对这一情况,该小区引入了达闼Cloud Patrol 3机器人用于协助物资配送。该款机器人的箱体高约0.7米,分为上下两层,机身最大负重达100公斤,能够连续工作6至8小时,有效缓解人员负担。

除了居民小区,高校的物资供应保障情况同样备受关注。在上海交通大学,老师们白天为学生送餐,扮演“外卖小哥”的角色,晚上则一同探讨提升送餐效率的方法,将专业知识灵活运用于实践,呈现了一堂生动的社会实践课。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的团队研制出的无人“三蹦子”,可加挂3部拖车,在校内以最高10公里/小时的速度行驶,单车可送餐2500份。此外,上海交通大学智能车实验室研发的无人小巴也被应用于配餐工作,创新的送餐方式感动了在校学生,也收获了网友的点赞。

陈士凯、林凌、黄珏珅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,也是思岚科技的联合创始人。疫情初期,思岚科技南通工厂连夜调试150台配送机器人,装车发往上海,部署于集中隔离点,承担餐食、药品配送和垃圾回收任务。“以往,这样从无到有的部署量最起码需要15个标准工作日,而现在,我们只用了6天,只为全力保障交付,不影响方舱使用”。上海思岚科技临港方舱项目负责人林凌说道。机器人的应用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,同时减少人员接触,降低了交叉感染风险。

外呼机器人提升信息收集效率

1080096410.jpg

疫情期间,重点人群筛查、重要通知传达、健康信息采集跟踪等工作往往都需要借助电话沟通来推进落实。依靠防疫人员逐一联系居民,存在工作量大、效率低等问题。外呼机器人的投入应用,大幅节省了基层工作者的宝贵时间,提高了防疫工作效率。

疫情初期,小 i 机器人收到了来自上海浦东新区的协助信息,得知对方希望借助疫情防控智能语音外呼助手,执行外呼任务。接到消息后,小 i 机器人随即动员,快速组织智能语音外呼系统的搭建和部署。依托智能语音外呼,小 i 机器人协助有关部门完成了指定人群的呼叫任务,为上海早日实现疫情社会面清零做出了有益贡献。

科大讯飞的人工智能语音技术也在上海发挥了积极作用。经过联调测试,科大讯飞“智能语音机器人”成功上线,在3小时内完成了对近7万名重点人员的疫情信息排查。工作人员可根据系统的自动统计反馈,对目标人员进行针对性跟进,有效减轻了工作负担,提升了工作效率。

尽管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持续蔓延,但在科学防疫政策的指导下,在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技术产品的加持下,全国上下坚定信念、勠力同心,我们终将会迎来没有疫情的春天。


来源:《机器人产业》